昔日台灣最長天梯,今日的鄰里溝通橋樑。


圖片來源:阿里山鄉公所
阿里山鄉是嘉義縣唯一的山地鄉,劃分為十二村,其中鄒族原住民主要分布於北四村-樂野、達邦、里佳、來吉(山豬部落)與南三村-山美、新美、茶山(涼亭村)。
南三村位於嘉129線道上,沿著129線旅遊是探索鄒族文化最簡單親民的路線。

位於山美村,跨越曾文溪的福美吊橋,是全台第三座吊床式吊橋,橋長175公尺,也是台灣首座無橋墩設計的橋樑,在南投竹山天梯竣工之前曾經享有台灣最長天梯盛名。

 


非常穩固紮實一點也不搖晃的福美吊橋,讓身為懼高重症患者的我也能健步如飛在橋上自在穿梭。

橋身以鄒族的紅、藍、黑為建構主軸,遊走在懸浮於空中的吊橋,輕鬆將地質壯觀的曾文溪谷踩在腳下 。

不只有五奇與八景,阿里山的美,需要一步一腳印親身體會。

幾年前轟動一時的八八風災肆虐讓阿里山鄉柔腸寸斷,原有舊橋也難逃被颱風無情摧毀的命運。
2011年完工的福美吊橋是福建紅十字會捐贈,由台灣紅十字總會援助建造而成。
橋上整齊羅列著由羅馬數字圈成一個圓的照明裝置,想必夜遊福美吊橋又是另一番風景。

吊橋兩端有部落小朋友創作的文字與鄒族神話彩繪馬賽克拼貼,重建工程的用心在小細節上表露無遺。
悠閒遠眺新山美大橋與達娜伊谷吊橋,弧線優美、穿戴一身鄒族色彩的壯觀吊橋們有秩序地排列橫跨溪谷,串起河岸兩端的喜怒哀樂日常。
福美吊橋位置: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106號(照片裡紅紅那一棟)旁邊
旅遊諮詢專線: (05)258-6994 山美社區發展協會
交通指南:嘉義→南二高中埔交流道→台18線→龍美→嘉129線→山美

台灣這麼美,你還不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咕咕魚 的頭像
    咕咕魚

    大隻若魚。我只是個背包客

    咕咕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