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之路只走三天,各種驚心動魄的意外不消停,混亂冒險故事分明是已經走三年的份量!
Camino Francés Day 3(2024/7/5)
徒步路線:Zubiri-Pamplona(奔牛城)
徒步距離:27Km(含找住+找公車站)
公車路線:Pamplona-Puente la reina
搭車距離:20Km(2.8 €)
朝聖之路有千百種樣貌,山路、公路、馬路、碎石子路、柏油路...我喜歡牛羊成群的草原、一望無際的麥田、用迎風搖曳的向日葵花海填滿的田野、以及被林蔭庇護的羊腸小徑,感覺走著走著龍貓就出現了。
對於每天徒步路程沒有概念的話,參考官方建議路線是最保守的走法。官方:Zubir-Pamplona
Welcome to Basque Country!路過彩繪房子?倉庫?因為覺得很美就拍照留念,事後才知道Basque Country(巴斯克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是一個隔庇里牛斯山脈與法國相鄰的西班牙中北部自治區,被學者認為是歐洲原住民的後代。只要帶著好奇心上路,即使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成為打開世界課本的鑰匙。
荒蕪人煙的鄉間小路,廢棄在路邊的車窗上貼心夾著酒吧、咖啡廳、超級市場的地圖,有點可愛。
漸漸習慣走路的旅行方式,隨便一個轉角、一處頹圮小屋、一片彩繪圖案,都能讓我趨之若鶩。
貼上背了好幾天的貼布試圖緩解腳踝輕微扭傷,徒步才第三天,不允許身體狀況有任何差池。
我沒有“一切”,所以沒有什麼要拋下的,趁著離職空檔,刷了機票,踏上夢想清單的朝聖之路。
沒做功課的徒步旅行,直到昨天和美國室友閒聊才學會用官方APP看地圖、預訂庇護所。儘管科技日新月異研發許多旅行工具讓人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隨時輕易踏上旅程,老派如我,只要有實體路標就不會仰賴3C辨別方向,距離Arre小鎮還有10Km,跟著黃色大箭頭走,一路順暢。
連續兩天都在僻壤小徑巧遇警騎巡邏,得到熟練卻不失親切的微笑,“Buen Camino!”來自馬背上的帥氣祝福讓徒步疲勞煙消雲散,朝聖者應該是他們上班路上難得見到的人類。
散步晃悠到鐵人酒吧(La Parada de Zuriain)已經早上11:30,一大樽鑄鐵朝聖者裝置藝術擺在門口,路過絕對不會錯過。
遇到昨天隔壁上鋪的德國妹,掏出自備兩顆水煮蛋和一個桃子,加點一罐可樂,順便集了一個章。這是三天以來最豐盛的一頓午餐,解決完背包裡的食物,瞬間覺得移動輕盈許多,繼續趕路吧!
官方路線經常與柏油馬路平行,在放眼望去看不到半輛車的路況下,我總貪圖舒適的平路與車爭道。
歐洲路邊隨處可見水源能直接飲用,除非特別放上禁止飲用標示。
日正當中徒步於毫無遮蔽的荒野,金燦燦的麥田是一面畫布,兀自闖入畫裡的我獨自沈溺在凍結的時空。
偶爾我會搭訕獨行朝聖者,相互拍照閒聊幾句,讓走路的過程不那麼安靜自閉。
倚著高牆陰影處大口啃起香甜多汁的水蜜桃,西班牙桃子該死地好吃又便宜,是旅行的好朋友。
抵達Arre才下午2點,體力還有餘裕決定再走4.8公里到Pamplona才歇腳。
路過中世紀石版橋之後就是寧靜的小鎮Arre
通過古橋之後一路往前,有眼不識泰山直接略過庇護所Albergue de la Trinidad de Arre樓下的教堂。
在橋頭被推著嬰兒車散步的阿公熱情攔截,說了一長串我無法接收訊號的西語,索性直接領我進去教堂蓋章,人間處處有溫情!
朝聖之路蓋章地點偶爾會隱藏在容易被忽略的陰暗角落,需高人指點方可破解。
深幽寂靜的小教堂空無一人,成為沒有宗教信仰的我最佳休息緩衝區。(抱歉褻瀆宗教的神聖)
經過距離Pamplona只剩下3公里的小鎮Villava,完全沒料到接下來就是悲劇的開始…
32°C的下午兩點半體感50°C,下午兩點過後的西班牙街上籠罩一片全城午休的寧靜。
路過牆上畫滿繽紛彩繪的候車亭,我巴著一旁沁涼的水源難分難捨,突然想念起台灣的芒果剉冰。
隨著地面上的貝殼標誌改變造型,柏油路出現交通號誌與車輛流動穿梭,我知道奔牛城不遠了。
二十多公里的路途因為風景愜意撩人,讓烈日下運作一天的身體忘記疲憊。沿著爬滿綠意的舊城牆與鑲在地板的貝殼一路往前,Pamplona舊城區幾乎是被古城墻包圍在現代化新市區的中心。
旅行至今發現許多歐洲城鎮為了保存歷史底蘊與現代化發展並重,經常出現新舊城並存的時代樣貌。
穿過古橋緊接著一大片生氣蓬勃的公園映入眼簾,偶爾見到不在家午睡的人們就躺在草皮上睡午覺,下午兩點至五點是名正言順的耍廢時光。當我還站在路牌下面研究方向時,飄逸的黑白圓點長裙、戴著草帽、氣質脫俗的法國女士主動攀談,原來是走五次朝聖之路後長居於西班牙的大前輩。
遵循優雅女士建議的方向往古城區前進,隨著黃色箭頭與貝殼標示消失,取而代之是為了迎接聖費爾明節(Fiesta of San Fermin)的奔牛活動而架起鐵柵欄填滿主街道。
生命總會用兩種方式考驗我們,一個是什麼事都不發生,一個是所有事情都同時發生。
意料之外的西班牙奔牛節也讓我遇到,這是什麼幸運或不幸?!
下午四點抵達今日目的地Pamplona,踏進古城才發現擁有百人床位、無法事先預訂的公立庇護所竟然因為每年7月7日於納瓦拉自治區的Pamplona舉行的聖費爾明節(奔牛節)歇業十天,我只聽過幾個同路的朝聖者分享他們為了避開可怕奔牛節而選擇遠離Pamplona到下一站過夜的計畫,但沒料到庇護所關門這個大變數。一籌莫展、晴天霹靂、欲哭無淚、無語問蒼天…此刻再無多餘體力走到下一個城鎮的我,呆若木雞坐在庇護所大門口放空,我大概是奔牛節還沒開始就成為受害者的第一人吧?!
國際性盛大慶典毫無意外一房難求,少數幾間沒額滿的飯店房價貴得嚇人,城區所有公立庇護所電話打過一輪都問不到半張空床,徒步的疲勞與無家可歸的失落感席捲而來,突然有種想直接躺地上睡覺的荒唐想法,好累啊!我不想再找住宿也不想再努力了啦!我幹嘛不去東南亞爽爽吃大餐住海島飯店,大老遠跑來西班牙受苦?!
賴在庇護所門口親眼見證了好幾個和我一樣厭世茫然的受害者,其中包含早上才在麥田幫她拍照的美國母子檔和朋友三人。
於是…我們決定一起搭公車到20K之外的小鎮,找公車站和找到落腳處又是另一段混亂冒險…
Pampelune(潘普洛納或Pamplona)位於西班牙與法國交界處,曾經是軍事要塞的存在。中世紀以後,拜朝聖信徒路過之賜而逐漸繁華熱鬧。後來聖費爾明節的古老奔牛與鬥牛習俗被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寫進小說《太陽依舊升起》The Sun Also Rises,隨著小說熱賣並翻譯成多國語言,Pampelune因奔牛節聲名大噪,在全世界刷一波存在感。時至今日漫遊古城區,除了聖費爾明雕像紀念碑,還能在海明威經常流連的咖啡廳尋找大作家走過留下的痕跡。
在Pampelune打卡報平安的動作惹來朋友圈雪片般飛來的訊息:妳要去參加奔牛節、要去喝厲害的台灣珍奶、要去海明威的咖啡廳網美...無法代理滿足蜂擁而至的各種旅遊願望,拜訪觀光景點的興致完全被找不到落腳處而急得像熱鍋上螞蟻的焦慮感壓垮,匆忙路過大城而無法從容品味Pampelune在地文化,成為我在西班牙朝聖之路的小小遺憾,也許這將演化為舊地重遊的契機。
與美國朋友們眾志成城找到巴士站,快要逼死售票櫃檯的急躁,異口同聲、比手畫腳(櫃檯不黯英文)順利買到前往20Km之外Puente la reina的車票。
朝聖之路像縮小版的人生道路,面對困難山不轉路轉總能找到解套,花2.8 €買一個能夠找到棲身之處的機會,誤打誤撞解鎖西班牙大眾運輸初體驗。
抵達Puente la reina小鎮驚覺庇護所床位難尋,決定與美國朋友們分開行動,晚上七點在Albergue Gares得到最後一張床位,一晚15€,付完錢老闆火速拉下櫃檯鐵門下班。
床鋪之間活動空間寬敞,我卸下全身裝備與奔波一整天的勞累,像顆洩氣的球癱坐在地板上半天才回神,唱空城計的肚子鼓燥著把我拉回現實,趕在超市打烊之前採購食物。
盥洗覓食之後已經是天色灰暗的晚上十點,室友們的鼾聲此起彼落卻帶給我無比安心,期許窗外這場雨就下到明早出門之前。
私立庇護所早餐提供簡單麵包與沖調飲品無限暢飲
廚房、洗衣機、電視、交誼廳...所有生活機能集結在同一個空間裡。
被分配在不方便充電的上舖床位,空蕩蕩的交誼廳成為我沈澱一整天奔波心情與充電的場所,慶幸私立庇護所沒有晚上十點熄燈的規定。
如果你問我會否從這次經驗取得教訓,下次旅行之前先做足功課再出發?我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變數"是成就一趟冒險的最大魅力,如果旅程都順利按表操課,就完全失去新鮮感與流浪的本質。
Buen Camino!
法國之路Camino Francés故事未完....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