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沒有什麼東西不可或缺,食物吃光了,遇到雜貨店再補貨。庇護所客滿了,走到下一家再問空床位。風景太美了,就直接停下腳步欣賞,朝聖之路不用追求每日里程數,人生也是。
Camino Francés Day22(2024/7/24)
徒步路線:San Martín del Camino-Astorga
徒步距離:26KM
不知道為何室友們一個一個起床打包不到5分鐘就消失不見,沒有人吃早餐,只剩下我和Flávia悠悠哉哉地向庇護所要熱水泡茶啃著自己的麵包,臭味相投的兩人繼續維持最後退房的步調。
沒有人不懂如何走路,但真正願意走路的人並不多,在這個追求效率與新鮮感的時代。
和Flávia一起上路,沿途走走拍拍,好不快樂。雖然我們不刻意並肩而走,也不常說話,路途上有朋友同行,多了一份相互扶持的安心感。
路過San Martín del Camino飛碟水塔旁的公立庇護所,不知路上是否還有機會遇到昨天入住裡面的破傷風Jose。
走路是為了讓心慢下來、腦袋停下來,才有餘裕享受周邊經常忽略的風景。
走路也是一個逃離現實的手段,和吸毒、酗酒一樣,差別在下場沒那麼難堪。
望著一路走來的成長,不只是心境和黝黑的膚色,還有日漸茁壯的肌肉,面對這些始料未及的轉變,不禁嘴角上揚。
紅色斜線是鄉鎮之間的分水嶺。
離開小村莊與公路,步伐再次沒入荒蕪。
Flávia原本就因腳傷走不快,加上沿路拈花惹草,想必提高不了速度。而我則把握日出的美麗光線邊走邊拍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即使風景乏味也自得其樂!
你披星戴月,你不辭冰雪,你穿過山野,來到我的心田。你像遠在天邊,又似近在眼前,直到充臆心間,我才後知後覺。....今天散步路哼著應景的歌。
不為追求風景名勝,只是腦袋放空、把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不斷重複動作,這就是走路。
穿梭於油亮翠綠的玉米田間,宛若走進看到線就必須轉彎的爬格子遊戲中。
田野的芬芳、太陽的溫暖、前人在石頭上留下的潦草箭頭,都是荒野對我的召喚。
從來不會期待完成一趟旅行能對自己或未來有任何改變,但總是在旅途中遇上一些人、經歷一些事情而扭轉我對世界與人生的想法。
海明威說:這世界雖然不美好,依然值得我為之奮鬥。
路途中不乏失去人生座標而啟程的旅人,因為活著沒意思,試圖在這個沒意思裡頭找出稍微有點意思的可能。
我的樣子不是來自別人的眼光,而是自己的眼光造成,徒步路上我開始學習讚賞並以溫柔的眼光善待自己。
早上七點出發,八點半抵達七公里之外的Hospital de Órbigo奧爾維戈醫院小鎮,因騎士團在此興建醫院形成聚落而得名。鎮上有一條經常出現在朝聖旅遊書籍中的著名橋樑,因為事前沒有做任何功課,自然對此地一無所悉,但場景本身散發的魅力,即使沒有任何概念也會因為壯觀的建築而停下腳步。
進入Hospital de Órbigo之前,在村口見到移動警衛車,和先前在叢林與農村有過幾面之緣的騎馬巡邏的騎警一樣帥氣,空氣中凝聚一股肅殺的氛圍,若非有大人物經過,應是觀光大鎮才有的安檢規格。
朝聖路上就沒見過在鐘樓以外的鳥巢,居高臨下俯瞰過路朝聖者的鳥巢視野讓人充滿好奇,有機會我也想成為鳥。
橫越rio Órbigo奧爾維戈河的羅馬式大橋下總共有 19 個拱門,據說這座興建於 13世紀的橋樑是朝聖之路上最長的橋樑,為讓朝聖者免於涉水渡河而建。自從上游興建水庫後縮減河道,如今只留下一小淙潺潺水流與一大片成為馬場的草原。奧爾維戈橋 ( Puente de Órbigo )又稱榮譽之橋(Puente del Paso Honroso),源自於中世紀騎士告白被拒絕後在脖子戴上鐵衣領象徵被愛情枷鎖禁錮,為了贏得女子芳心而舉辦騎在馬背上以長矛進行戰鬥的比賽,直到與來自四面八方的騎士交戰後折斷超過兩百隻長矛才取下鐵衣領。為愛戰鬥的英勇故事流傳至今,當地居民會在節慶扮成中古騎士,在乾枯的河床上重現當年騎士打斷長予的場景。
和冰島雙人組初次相遇,他們高大挺拔的身影與徒步裝備大同小異、連配色都相去不遠的風格,推測是感情非常要好的死黨或兄弟,未來還有幾次經常不期而遇。
經過太漂亮的地方就會停留很久,如果幸運等到後面有人就能夠幫我拍照。在橋上遇到生面孔,是個超有魅力、陽剛味十足的男老師(我的菜😍),一口粒粒分明的咬字與清晰口音判斷偏美國人,他今天要徒步50公里,我問他是不是正在做訓練的運動選手?為什麼要走這麼多?他說他只是想挑戰極限。
我幫他拍了好幾張超帥氣的照片被稱讚很專業(老師有眼光),我也得到在橋上的美照,相得益彰!直到分開之前,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朝聖路上像這樣萍水相逢閒聊幾句接著自然分開的情況不斷上演。
並沒有跟隨前面幾位朝聖者隱入這家窗櫺上長滿潔白鮮花的咖啡廳覓食,正處於腎上腺爆發的亢奮狀況,趁勝追擊繼續前行。
無法忽視的黃色字體預告即將離開Hospital de Órbigo醫院鎮前往Astorga。
與義大利班服三人組只有幾步之遙,我跟在後頭靜靜享受莫逆之交的兄弟們走路閒聊。
早上九點半走到Villares de Órbigo,湛藍的天空依然見不到半朵雲的蹤影。
小巧可愛的Villares de Órbigo蛋黃區。
自由捐獻的朝聖者補給站裡頭充滿顛沛流離的各國流浪故事。
被各國旗幟包圍的人偶面容慘白,過於壯碩的雙腳交疊,一臉木然坐在補給站門口不動聲色,胸前有台灣和韓國旗,這一回合台韓平手。
被佈滿朝聖者照片包圍的補給站大廳,地板上躺著一位被攤開皮毛的動物,迎面而來是志工阿公缺了一顆門牙的親切笑容。
與第一天在庇里牛斯山一面之緣的班服義大利大叔三人組重逢,我展示了以他們三兄弟為背景的健行照片作為相認憑據,大叔們樂得哈哈大笑,還請志工阿公幫我們拍大合照,眾人一副已經抵達終點的歡樂。
忙著為朝聖者準備糧食的志工即使不熟手機操作也熱情協助拍照,於是和義大利大叔們合影的照片構圖附贈阿公的一枚手指,超可愛志工一直對著我興奮大喊Taiwan!Taiwan!並熱絡展示牆面上所有關於台灣的裝飾!每天接待無數朝聖者還能保持熱情,實在難能可貴。
不需要他人肯定,只要我明白走到這裡的自己很棒,值得一個大拇指,那就足夠。人生亦若是。
上午十點多抵達人口不到兩百人的Santibáñez de Valdeiglesias,路邊彩繪小屋讓我一秒想念起台灣路邊的變電箱。
跟著丹麥帥哥二人組的步伐前進,已經擊敗各種困難走路二十幾天,主動與陌生人破冰應該算不上是I人的大挑戰,等待合適機會自然發生。
走出村莊之前路過牧場,悠然自得是背包客內建功能,和乳牛們玩耍一下再走路。
據說每年八月,整個Santibáñez de Valdeiglesias小村莊會變身為賽鵝圖第四十二格的玉米迷宮,我沒有遇到迷宮,卻深深著迷於一捆捆飄著清香的牧草。
壓低帽簷、拉高脖圍,走在偶有大卡車載運牧草經過會引起一陣飛沙走石的黃土碎石路上。
在Cruz y escultura del peregrino聖母十字架樹下認識墨爾本新朋友Pita,帶著難得遇到人類的喜悅,打開我曾在澳洲生活兩年的話匣子,一發不可收拾。
面對黃土高原的蒼茫,不久前才分手的Pita已經不見人影,每當包場獨行於荒野,油然而生質疑"法國之路是朝聖之路最受歡迎的路線"這個江湖傳說的正確性。
不可能這麼幸福吧!每次走到心灰意冷、萬念俱灰之際,總會出現一盞明燈,可能是一個人、一片樹蔭、一口水源或意料之外的補給站。
貼心提醒距離Astorga剩下6KM的指示牌對面就是La Casa de los dioses(天神之家),來自巴塞隆納人的主人David走過朝聖之路之後,將自己變成朝聖之路的一部分,在這個沒有水與電的荒涼山頭,以步行搬運的方式為朝聖者準備食物。
在毫無遮蔽、參雜牛屎與塵土飛揚的路徒步四小時之後,一大桌無限暢飲的食物與飲料是過於隆重的禮物!
儘管熱到完全沒食慾,但一路上對於提供朝聖者充飢解渴的各種奉獻攤位都很讓人感動!
補給站又見到墨爾本Pita,趕緊合照留念,以防再見之後再也不見。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必須在留心簿寫下大大的感謝!
承受挫折與考驗的路上,每個人經歷著不同程度的痛苦,朝聖之路就像戰場,有人戴護具、有人腳腫、有人跛腳拄著仗、有人雙腿佈滿肌貼…更不用說被水泡干擾的許多人。
像是以圓規和三角尺精心測量而栽種的不知名的樹,構成一片生長角度與排列相當規律的森林。
離開天神之家一路緩坡,除了持續曝曬在豔陽下,倒有沒有太大挑戰性。傳說此地是Astorga主教Santo Toribio逃離迫害途中停留脫鞋休息的位置。站在制高點Crucero de Santo Toribio(聖托里比奧十字架石碑),周邊小鎮風情盡收眼底。
望著近在眼前的Astorga,回首來時路承受的灼熱磨難,轉眼已經成為過眼雲煙。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我刻意放慢腳步等待後頭鬍鬚墨鏡男幫我拍照,他熟練地示範如何打開水龍頭,驕傲的笑容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回報我的驚嘆,造就朝聖者雕像也一起喝水的畫面,超有創意的裝置藝術讓徒步路途不無聊。
正午十二點半進入距離Astorga只有4KM的San Justo de la Vega範圍。
見不到任何生物的街景毫無意外,宛若時空凍結,全世界只剩下我一個人在移動。
倒數里程水泥柱與單車騎士出現,是沒有迷路的最好證明。
早於預期時間走進Astorga,首要任務找到公立庇護卸下沈重的背包。
Astorga以紫色浪漫薰衣草夾道歡迎我到來。是薰衣草吧?儘管烈日當空無法與浪漫兩個字劃上等號。
人口破萬的Astorga是朝聖路上重要據點,多數人為了目睹高第建築作品的風采慕名而來,我只是剛好走到每日不至於操勞過度的里程而停留。
為了躲避36 °C高溫警報,用6.5小時踢完25公里,抵達Astorga才下午一點半。
完全沒考慮另覓住宿,路過就直接入住有廚房、超乾淨的Albergue de peregrinos de Astorga每晚佛心7 €。
室友是熟面孔義大利女生三人組與好久不見的韓女2人組,難得住女生房能以最少布料就寢讓全身得到解放,室友們都脫了。
佔地廣大的庇護所像個充滿時代感的遊樂園,壁貼磁磚和廚房門口橘色塑膠椅的配色,滿足了我對中世紀醫院的想像。
與廚房相連的餐廳外頭是落差半層樓高的曬衣場兼戶外休憩區。
戶外休憩區鐵皮搭建的屋頂完整保留室外的炙熱,可以預期太陽下山之前只能發揮曬衣服的功能。
以挖寶的心情逛庇護所,光是尋找洗衣間也花了點時間,氣派的懷舊洗衣台旁佇立三台頂到天花板的現代化洗烘衣服設備,左邊還整齊羅列橘紅色塑膠洗衣籃。
每天盥洗完畢順手洗乾淨當天的髒衣服已經成為徒步日常,庇護所提供的付費洗衣服務一次也沒派上用場。
羅馬帝國曾在Astorga建城,庇護所門口不遠處的Capilla de la Santa Veracruz教堂附近也能看到一片羅馬時代的建築物遺跡在三角形透明帳幕下方。
出門採買路上遇到超有氣質的橘色Francisco,前幾天一直住在同一個庇護所同一間房的大叔是義大利退休語言老師,跟隨這一本走過朝聖之路的活字典探索這座佈滿歲月痕跡的小鎮,在La 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Astorga(阿斯託加主教堂)與破傷風Jose第N次重逢,彼此分享這幾天各自的旅程。
建築工程持續三世紀、始於15世纪末的La 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Astorga(阿斯托加主教堂)前身是羅馬神廟,正面有兩座高聳的鐘塔,融合我這類庸俗之人無法辨別的哥德式與巴洛克風格。
參觀朝聖大城的指標性教堂通常需要收費,儘管持朝聖護照有優惠卻無法勾起我的興趣。撇開宗教寓意單以欣賞藝術品的眼光欣賞,刻畫各種福音場景的教堂外牆細緻且繁複的雕刻已令人嘆為觀止。
在門票5€的La 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Astorga(阿斯托加主教堂)旁是免費參觀的Iglesia de Santa Marta,教堂通常提供蓋章服務,是朝聖路上亙古不變的道理。
有別於地標主教堂門庭若市,Iglesia de Santa Marta教堂內空蕩清幽。
挑高的教堂穹頂讓室內空間更顯得悠遠深邃,是個遠離觀光客、沈澱心情的最佳去處。
被觀光客忽視的Iglesia de Santa Marta教堂,志願者阿公已經閒得發慌,滑手機滑到打盹,我遞上朝聖者護照為老人家趕走睡意。
走出教堂,Francisco大叔眉飛色舞告訴我這家名為"高第的角落"的餐廳是他晚餐首選。
高第作品Palacio Episcopal de Astorga(阿斯托加主教宮)位於La 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Astorga(阿斯托加主教堂)旁邊,前後歷經五位建築師才完成,也許拜高第奠基設計的名聲所賜,因而成為朝聖路上口耳相傳必訪景點。我只是路過!
親眼目睹高第的作品Palacio Episcopal de Astorga(官網),原是以教堂使用為建築設計概念,因為種種阻撓與多次經手人事更迭最終沒有主教入住,現今成為迪士尼口味的博物館。
漫遊在以巧克力聞名的小鎮只能windows shopping,帶不走任何名產。
三步就有一家巧克力店,讓身為巧克力控的天使與惡魔不斷拉扯。
牆上壁畫訴說著戰爭期間León部隊在Astorga外圍進攻迫使城內軍隊投降的歷史畫面。
漫步於引人入勝的古城街道,每一次抬頭都讓人目眩神迷、流連忘返。
即使帶不走巧克力,卻能將刻畫著歷史故事的巨幅彩繪與街頭塗鴉全部裝進相機裡。
Astorga是法國之路和銀之路交匯點,遊走在舊城區明顯感覺朝聖者與觀光客絡繹不絕,市政廳前廣場餐館與酒吧林立,有販售台灣泡麵的超市也在廣場旁,為了明天之後山路補給,朝聖者大概是超市最大客源。
市政廳正前方搭建掛著巨幅中世紀繪畫的舞台,是否有機會觀賞節慶表演?讓人期待。
結束超市採購-洗澡-午睡的流程之後,發現剛才買的火腿從冰箱憑空消失,不得不再去一趟超市,即使我已經在包裝外頭簽名作記號。面對食物離家出走的窘境,只能以"天意讓我出門逛街"自我安慰,順應天意第二次出門噴了6€帶回扇貝別針、明信片和一個印刷黃色大貝殼的藍色束口袋。
和戶外用品店門口巨無霸的背包廣告相較之下,我負重6Kg的45L藍色飛狼渺小得像一顆鼻屎。
Ponferrada的榛果、Melide的章魚、Arzua的起司、Santiago de Compostel的杏仁派...是餐廳牆上各地美食塗鴉指南,晚餐爽快煮泡麵加三隻雞腿配冰涼啤酒,明天登山的精力今天先備妥。
飯後坐在高人一等的露台脁望Astorga古城風景,望著踩在腳下曬衣場隨風飄揚的衣服們,反芻走路二十多天的心情。
Buen Camino!
法國之路Camino Francés故事未完....待續
- Jan 21 Tue 2025 01:10
法國之路Day 22 與高第重逢於Astorga一路遇見老朋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